未來制造業4大發展趨勢分析 更新時間:2023-10-18 點擊次數:878次
第一次工業革命受益最大是英國,成了世界霸主,第二次工業革命受益最大美國和德國,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貴,第三次發源工業革命于美國,成了新的世界霸主,第四次工業革命呢?
一、軟性制造
從發達國家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戰略規劃來看,制造業的概念和附加值正在不斷從硬件向軟件、服務、解決方案等無形資產轉移。相對于傳統制造業,如今的制造業是軟件帶給硬件功能、控制硬件,對硬件造成極大影響。
電子產品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案例。如今的電子產品中,大多預裝了操作系統,嵌入各種軟件功能,許多電子產品通過聯網還能安裝更多應用軟件(APP)。目前,就連汽車產業這樣的傳統制造業領域,“軟件決定產品價值”也不斷得到體現。
二、從“物理”到“信息”的趨勢
以往,每當提及制造業,大都認為是各種零部件構成硬件產品的核心。但是,隨著封裝化、數字化的進展,零部件生產加工技術加速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隨之而來的是零部件本身的利潤難以維系。
三、從“群體”到“個體”的趨勢
發達國家將以規模化為對象的量產制造業生產基地轉移至新興市場國家后,以定制化為重點的多種類小批量制造業在本土漸成主流。未來發達國家制造業的走向,將正如諸多專家的共識,根據個性化需求來進行定制,形成“大規模定制”潮流。同時,消費者本身也將有能力把自己的需求付諸生產制造。
四、互聯制造
我們身邊的很多產品都開始能夠訪問互聯網了,社會在不斷網絡化。智能手機如此,家電的“信息家電”也是如此,隨著汽車漸漸步入自動駕駛時代,或許汽車未來將僅僅是一個網絡終端而已。身邊的產品不斷地網絡化,如同系統化的重要意義一樣,“互聯制造”代表著掌控網絡的主導權。而且,從網絡外部性來看,率先掌控主導權的企業將長期獲取先行者利益。
首先,要求制造業企業能夠不斷地基于網絡獲取信息,及時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
其次,要求制造業企業能夠將各種資源集成與共享,合理利用各種資源。
互聯制造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通過制造企業快速重組、動態協同來快速配置制造資源。這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減少了產品投放市場所需的時間,增加了市場份額。同時,還能夠分擔基礎設施建設費用、設備投資費用等,減少經營風險。
- 上一篇:熱處理爐是什么?工作原理是怎么樣的?
- 下一篇:鍛造相關工藝基礎知識點